找到相关内容787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陀食用三月马麦的故事

    忏悔前愆,将他们一半的粮食供养大众比丘。”  听闻佛陀的开示,这五百位食用粗马麦的比丘,当下离欲寂静,证得罗汉之位。三个月后,五百小马命终生天,成为天子,带着天上的上妙美食前来供养佛陀。佛陀为其... 在毗兰若村中,有位婆罗门,听说供养佛陀可得大福报,遂于夏安居时启请佛陀带领五百比丘入村居住,于三个月中接受他的事供养。然而,在佛陀一行人到达之后,婆罗门却又反悔食言,不仅拒绝供养大众师,甚且避不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54116512.html
  • 光剃头净洗钵

    如来,拔生死之深根,得现前之三昧。安禅静虑,方称禅师。或者启毗尼之法藏,名利双行,持犯开遮,威仪作则。叠三翻之羯摩,作之初因,方称律师。   所以不论老少,凡出家者无不如此。比如古代胁尊者,八十...敬仰,号胁尊者。   所以简单的生活,能够让我们出家人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三藏、证禅。然后不违本誓,弘法利生,绍隆佛种。做个真正的法师、禅师、律师。这一切就是在这简单的光剃头、净洗钵中实现。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出家|心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5334432911.html
  • 怡山发愿文

    怡山发愿文  归命十方调御师 演扬清净微妙法  三乘解脱僧 愿赐慈悲哀摄受  弟子某甲。自违真性。枉入迷流。随生死以飘沈。逐色声而贪染。十缠十使。积成有漏之因。六根六尘。妄作无边之罪。迷沦苦海。...信出家。童真入道。六根通利。三业纯和。不染世缘。常修梵行。执持禁戒。尘业不侵。严护威仪。蜎飞无损。不逢八难。不缺缘。般若智以现前。菩提心而不退。修习正法。了悟大乘。开六度之行门。越三只之劫海。建法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147126.html
  • 社会关怀与解脱道

    圣者之心境,缺乏经验性的认知,从而混淆他们之间的证德与断德。例如,般若、中观的大义──缘起即空,这本是破除自性见、顿断疑根之初果所体证经验的内容;然而,由于对初果的欠缺经验,这所以才会以此种“小孩子”的标竿,前去衡量“成人”──阿罗汉,不说贪、嗔、痴、慢早已止熄的,就是向内深省破除俱生我见的三,乃至俱生我见未破、欲界贪嗔犹存的二,也必然明见:诸法毕竟空,一切唯假名。  混淆...

    李元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552819.html
  • 大天五事

    天为弟子授记得沙门,但诸弟子不知,而问师言,阿罗汉应有证知,云何我等都不知得。大天答言:阿罗汉亦有无知,因为无知有二种:一者染污无知,即三界之见思烦恼,罗汉已断;二者不染污无知,即习气无明,罗汉...不决。即是说对于三解脱门无不自证,乃无复疑。于余事犹有疑惑。者,“他度”,是说大天对其弟子言,阿罗汉须依他人授记,方知自己为罗汉,如舍利弗、目犍连等智慧、神通第一,亦须依佛授记,始知自己已解脱。五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2365173.html
  • 嗔心的果报

    自己。你今天看到这个孩子,就是那位维那师父的转生,因为他将罗汉丢弃到旃陀罗家的业因,今生他使投生在旃陀罗家中,遭受这种报应。 比丘听后,又惊讶又恐怖,回去后加紧精勤的修行,不敢懈怠,最后证得了—阿罗汉。 查看原文 编辑:笑忘书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075932.html
  • 问:有的人认为自己的行持不好,不敢受五戒,对吗?

    。所以说这个五戒对我们居士来讲非常重要,它是成佛的基础。 像佛的父亲,就是从开始受五戒,最后临终的时候证到阿罗汉。这个很殊胜的,他这一生就了脱生死了。所以我们应该受五戒,不要考虑自己的行持问题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9/20291190385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:乖尊卑次序戒

    ,唯佛法小乘有之分,大乘有五十菩提之路,见道有大小,证道有浅深,故有定准,不同外道痴人,不见法身妙理,不知“一切贤圣,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”,但见生年老少,混同兵奴,罔分前后。 我佛法中,先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23074096333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释义九

    ,修证学养极高极尊,堪称为大。 七种学人即初果向、初果,二向、二,三向、三向。“向”就是迈向那一的修行方向前进之意,如初向是向初果须陀洹迈进的行者。到果时,是小乘行者中最尊者,即无学位。菩萨里面还有一些要学习的,七地以前的菩萨还是要学的,称有学位。不管是初果、二、三、或者是菩萨七地以前有学位的,这些都不能称为果极位尊,已经证到菩萨八地不动地,或者是小乘的第四位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5181532.html
  • 声闻与佛果

      一般学佛的行人,从努力修行,至因缘成熟时,就可觉悟证果。在佛教的证悟中,可分为小乘的位与大乘的佛果。小乘的位有;大乘菩萨的位称为“地”,菩萨十个位称为十地,真正圆满菩萨六度万行,完成的证悟果位,称为佛果。  一、声闻:  小乘又称为声闻乘,既是听闻佛法而觉悟的人。他们之所以被称为小乘人,是因为他们心量小,只求自己解脱。佛教的主要目标,是要“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”,既是除了自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1942350.html